这种在道路上设卡收费的做法当时很常见,朱高炽一听就明白了朱瞻基所说的过路费。
他不由得眼前一亮,说道:
“把修路的事交给商人去做,工部负责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户部支付尾款。
这样一来,商人为了拿到尾款,肯定不敢在修路上出岔子。”
“等到路修好了,我们还能设卡收钱,甚至可以用收费权来抵消成本,这样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得到一条水泥路!”
看着自己老爹对这种零成本的事念念不忘,朱瞻基忍不住轻笑了一声。
虽然这话用来骗人还可以,但真要实施起来,问题可不少。
首先就是信任的问题。
要是朝廷不信商人,就不会把修路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们做。
而商人要是不信朝廷,对验收完才付尾款这事也会疑神疑鬼。
前一种情况还好办,朝廷虽然一向防备商人,但也并不担心他们会捣乱。
可是后一种情况,在这个时代,想让商人信任朝廷,几乎不可能。
就像上次的新盐案,若不是利润太大,也不会有那么多商人愿意响应。
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商人没参与。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不过拿这些话去骗人倒也不是不行。
毕竟这条路总归是要修的,现在劝服老爹,以后修别的路时阻力会小很多。
想到这儿,朱瞻基决定再推一把,就说:
“修水泥路的盈利方式还不止这些。
从应天到顺天,有两千多里路,装满货的马车至少得跑十几天才能到,这么长时间的路程,途中肯定需要休息补给的地方。
所以我们可以每隔一段距离就建个服务区……”
“服务区?”
听到这又是个能回本的办法,而且还是从未听说过的词儿,朱高炽顿时来了兴趣,追问:“啥是服务区?”
“服务区当然是给人提供服务的地方!”
朱瞻基笑了笑接着解释道:“有点像驿站,但更舒适周全。
比如商队晚上要住宿,马匹要吃草,人要吃饭,甚至有些转运的活儿,我们就可以每隔一段距离,专门划出一片地儿,建起酒楼、客栈、食铺等功能区,专门为往来商旅服务,让他们方便。”
朱高炽听罢朱瞻基的话,惊讶得几乎合不拢嘴。
他忽然意识到,若照儿子所言计算,一旦全国铺满水泥路,这收益恐怕远超朝廷一年的税收。
商旅往来频繁,即便不算过路费,单靠这些服务区的收入也是一笔惊人的数字。
朱高炽心里直犯嘀咕,要不是说话的人是他亲生儿子,他非得怀疑这是哪位异想天开的狂徒所为。
朝廷每年收税已是艰难万分,如今仅这一条从应天到顺天的水泥路,随便就能带来几百万两银子的利润,这让他顿感自身认知的局限。
朱瞻基没有察觉父亲的疑惑,他的思路其实源自现代高速公路的盈利方式。
收费固然重要,但现实中明朝的条件不允许完全封闭道路,马车更无法强制限行。
于是他转而考虑服务区的商业价值。
马车长途运输速度慢,每隔几十里就需要休息补给,这样每个服务区都会产生可观收益。
高速公路的商业模式,表面上看是自愿性质,没人*你消费,甚至有不少项目是免费提供的。
然而,常来的人都清楚,那些零食、饮料、矿泉水暂且不论,长途跋涉之后人本来就容易饿渴,加上地方特色的美食*,几乎没人能完全抵御住这种吸引力。
或多或少,大家都会有所花费。
而且现在可不是未来世界,只要身体撑得住,白天黑夜都能赶路。
在这样的夜晚,别说马匹难以坚持,光是荒郊野外出来觅食的野生动物,就够普通人头疼的了。
因此,天一黑下来,除非非常紧急,否则大多会选择停下歇息。
这样一来,高速服务区里的旅馆等设施自然会被充分利用。
可以说,相较于强制征收的过路费,朱瞻基更倾向于这种自愿消费的方式。
它不仅利润更高,还不用担心有人逃避检查站。
此外,这种服务区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租赁的方式外*营,这样连日常管理都不用操心。
当然,最重要的是得说服自己那不太聪明的父亲,别急着立刻开始修路,也不要轻易放弃这个想法。
当时机成熟时,朱瞻基又补充道:“当然,修水泥路的事我们也别太着急,毕竟这条路还有不少问题,短距离的话问题不大,但要是长距离的话,无论是线路规划、水泥桥设计,还是开山辟路,都需要时间深入研究。”
朱瞻基简单地向朱高炽提到了修建水泥路可能遇到的困难。
听完后,朱高炽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表示理解。
他并非不懂道理,只是有时固执己见,也知道儿子说的是实话。
见此情形,朱瞻基便没有再说下去。
很多事情做到适可而止就好,让他父亲知道修水泥路的好处,是为了避免将来反对修路,甚至鼓励支持。
而提到修路的难点,则是为了安抚父亲,让他不要操之过急。
就在朱瞻基与朱高炽交谈之际,工部用来试验水泥路的马车又一次进入了众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