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6章 从《最后一课》到《最后一课》(2)(2/2)

最终,在搜索《马赛曲》的时候,吴真实发现,狂妄的拿破仑三世曾经将《马赛曲》废止,直到1879年,《马赛曲》才再次成为法国的国歌。

这么一来,吴真实心里似乎就有了一条线了。

毕竟,国歌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国歌诞生的地方割让给敌国确实对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痛苦和可怕的事情。

这么一来,都德杜撰出在阿尔萨斯-洛林上法语课的‘韩麦尔先生’就情有可缘了。

表面上,都德只是在通过《最后一课》来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字和语言是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也是这个民族泥古不化的根本。

实际上,都德还在呼吁将那首振奋人心的《马赛曲》放回法国国歌的位置。

这么一来,再将自己代入‘小弗朗士’的角色之后,吴真实发现其实不必太过追究这些东西。

阿尔萨斯—洛林的人们到底说什么语言已经显得不再重要,毕竟这只是一种象征。

而《最后一课》这堂法语课,也就成了‘阿尔萨斯—洛林’和祖国说再见的仪式。

‘小弗朗士’作为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突然就承受着这样残酷的仪式。

但是,从‘韩麦尔先生’之口我们却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力量,虽然承受了重重打击,但是传承不会断,语言和文字不会就这么消逝。

这么一来,再看郑先生的《最后一课》又有了新的体会。

虽然不知道郑先生的《最后一课》中那十几个教室中讲述的是什么课程,但是其内容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从郑先生的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非常炙热的爱国之心。

而惨烈的kàng ri战争确实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是最为可怕的灾难。

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自卫反击,都是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才勉强拖住了日军进攻的疯狂步伐。

不过,勇敢的人们并没有因为前路险阻而放弃,因为,只要有一丝希望勇敢的人们就会奋勇向前。

正如屈原所说的“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仔细端详着文字,吴真实轻轻的擦干了眼眶。

而下课时间也到了。

关掉电脑,拖着沉重的脚步,吴真实缓缓的走hui jiào室。

赵琪问:“怎么回事?不是玩电脑吗?怎么搞得一副这么深沉的模样。”

吴真实说:“额,只是有些唏嘘而已。”

赵琪说:“你这说话怎么有点像老爷爷似的?”

吴真实说:“可能把,不过,现在我想安静下。”

检查完卫生,关上教室的门窗,吴真实一边走一边思考着这两篇文章。

思考一番,吴真实算是明白了,老师就是传承者,而学生则是被传承人和未来的希望。

所以,《最后一课》并不意味着结束,反而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正所谓知耻而后勇。

回过神来,吴真实继续和爷爷交流了一番。

经过一番交流之后,从爷爷那里得知了,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的众多高校在云贵高原上建立了赫赫有名的西南lián dà。

自然,从西南lián dà毕业的近4000名学生中,很多也正是后来建设祖国的脊梁。

到了今天,祖国愈加的富强繁荣,我们终于没有了那种顾虑,不过警钟还是得长鸣。

真实的视角 </p>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